
賀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碳酸鈣現代產業學院)積極建設廣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學院立足新發展格局,大膽改革,推動“科創協同”在“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循環中有機銜接,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定制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地方經濟重點發展領域和產業體系,高度融合“政產研學用”,形成了“賽創融煉·專創融合·四鏈融通”的高質量育人模式。
梳理問題 有的放矢
第一,更新傳統的課程體系,與社會實際需求銜接。作為地方高校,賀州學院急需服務廣西千億元碳酸鈣產業,實現人才到崗后“學即所用”,提升用人企業的滿意度。為此,學院全面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深化科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優化新課程體系。協同引入企業、學校、科研機構共同完成教學建設和人才培養,使學院專業人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化工、粉體及母粒企業崗位群特征。
第二,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因專業的特殊性,建立實驗室投資巨大,儀器設備主要面向科研,用于教學的較少。為此,學院全面協調,組建了完整的校內外教學實訓實踐大平臺,實現“院—校—企—研究所”多方位資源融合,解決了課程實驗教學單一化的問題,真正實現從理論走向實踐。
第三,建強教學團隊,優化人才培養整體效果。為了消除學生“無序無聚焦、無團隊無品牌”和傳統導師團隊“個體戶、游擊隊”形式的弊端,學院整合統一指導項目的專業教師、博士團隊、企業代表、行業專家等,全面組建了專業化、高水平的校企混合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團隊攻關,打造品牌,專創融合且賽創融煉,一舉改善了散漫無序無組織的狀況,師生取得了“馬太效應式”系列成果。
專創融合 賽創聯動
第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做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開展規范有效的人才市場需求調研,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對人才培養形成強力支撐的畢業要求,系統設計對畢業要求形成強力支撐的課程體系,創建“專創融合、賽創聯動”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解決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踐條件不足、“雙創”教師指導學生“無序無聚焦、無團隊無品牌”等問題,經過嚴格的調研實踐,“賽→團→建→教”環環相扣,四步聯動,解決了教學難題。
第二,打造校政企混建的學生科研團隊,形成品牌,提升競爭力。圍繞區域特色產業,依托導師科研課題,打造特色鮮明的校政企混建學生科研創新團隊。聘請校外導師20余人,建設學生科研品牌團隊8支、實踐活動重點團隊3支。實行全程導師負責制,構建合理的團隊梯度,在學生團隊中通過“傳→幫→帶”形成良性循環,保持團隊組織形式和經驗上的延續性,形成團隊品牌,提升競爭力。
第三,建立完整的校內外教學實訓實踐場所并作為育人基地。學院先后獲批廣西碳酸鈣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碳酸鈣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廣西碳酸鈣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和廣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等多個省級教學科研平臺,并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廣西華礱樹脂有限公司、廣西賀州市科隆粉體有限公司等產業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夯實多平臺協同育人模式,實現專業實踐技能校內校外結合的模擬與實戰無縫對接的實踐新模式。
創新模式 亮點頻出
第一,構建了“賽創融煉·專創融合·四鏈融通”培育新模式。消除“雙創”比賽與學科技能競賽“兩張皮”弊端。從學院頂層進行設計,將“雙創”大賽從研發內容、實驗時間、預賽決賽、專利論文、畢業設計等多個環節進行高度整合,系統訓練,全局指導,顯著提升了賽事效率。將“雙創”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發揮產業需求對科研和教學的導向作用。通過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開展研究和技術服務,將優質科研項目和社會服務項目轉化為教學案例、綜合實訓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現了專創有效融合。競賽活動與企業生產實踐對接,形成了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的“實體協同”,以及實踐、學習、研究、競賽的“過程協同”,在實體及過程的協同循環中達成“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與融通。
第二,創建了“三導師制”的學生研發團隊品牌。把校政企三方研究成果轉化成教學和實訓案例,實現專業實踐技能校內校外結合的模擬與實戰無縫對接,大學生掌握產業所需的技能,企業能招聘到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推動“層進”式“雙創”工作體系,分解每階段“雙創”培養目標,提升學生參加“雙創”競賽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循環式”團隊構建,強化團隊合作,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專業競爭力,實效顯著。建立長效機制,樹立“雙創”品牌,“雙創”基地與校內科研平臺及校企合作的校外教學實踐基地聯袂共進,形成良好的科研閉環,讓學生在“雙創”比賽及學科競賽中,漸漸樹立科研意識及市場拓展的理念與眼界。
創新育人 成果豐碩
第一,教師團隊成長。近三年,學院培養了3名正高、8名副高和6名博士。碳酸鈣科技服務團隊獲評賀州市“東融發展貢獻獎”先進集體。共同申報廣西重大科技專項項目4項、廣西重點研發計劃1項、技術合作項目12項,立項國家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5項,各類縱向科技項目經費到賬金額超1100萬元,企業服務合作項目到賬金額約300萬元,為企業提供各類服務約100場次。獲廣西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三等獎,科學技術進步類二等獎和非金屬礦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各1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SCI論文60余篇。獲批國家發明專利約20項,其中2項已實現了技術轉讓應用并為企業新增銷售額4216.94萬元,新增利潤655.31萬元。
第二,學科競賽豐收。近三年,學生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賽區決賽中獲9金5銀10銅,在近三屆廣西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3金8銀,在2022年和2023年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廣西區選拔賽中共獲一等獎10項、二等獎11項、三等獎5項并獲團體一等獎1次。
第三,就業質量優良。學生在廣西賀州市科隆粉體有限公司、碳酸鈣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等單位實習、就業,企業反饋質量良好。廣東建滔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在學院舉辦招聘宣講會。學院連續4年獲評賀州學院畢業生就業創業先進單位。(曾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