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營造80周年校慶濃厚氛圍,充分講好校友故事,樹立典型榜樣,我們以“自強自立八秩芳華,求知求真筑夢前行”為主題,開展優秀校友尋訪宣傳活動,展示各位校友秉承“自強、自立、求知、求真”校訓精神,在各自工作崗位堅守初心、發光發熱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立足本職,奮發有為,為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第一期】
李俊玲,我校1996屆數學專業畢業生,現任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曾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廣西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獲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記一等功,所在單位富川瑤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榮獲自治區“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李俊玲于1996年畢業后,曾經擔任過教師,也曾在鄉鎮政府、縣直機關任職。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在脫貧攻堅時期,在古城鎮大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的六年工作經歷。農村的工作雖然很繁雜很辛苦,但卻是鍛煉、成長的好平臺。六年來,大嶺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貧困村成為自治區美麗鄉村示范點,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民族產業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幸福感極大增強。這也是她收獲最多、感悟最深的六年,成了她人生經歷中寶貴的財富。采訪中,她鼓勵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不怕艱辛,勇于到農村、到基層廣闊的平臺去歷練、去成長。

去年以來,人民網、中國民族網、賀州日報等媒體對李俊玲進行了多次采訪報道。其中,人民網以《穿針引線,繡出瑤鄉民族團結之花》對她進行專訪,講述了她在平凡崗位服務為民的不平凡故事。
總把“牽掛”放心中
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邊界線上的湖廣村,屬“兩?。▍^)轄一村”,村里的湖廣小學師生均為來自兩?。▍^)的瑤族同胞。對這樣一所民族學校,李俊玲很是牽掛,照顧有加。當她看到孩子們教學資源不理想時,她硬是擠出4萬多元為學生更換課桌椅、改善伙食。積極聯系桂湘兩?。▍^)教育、民宗委等部門,合力美化學校環境,購買教學資源。
學校雖小,牽引力很大。如今,湖廣小學圍繞民族團結主題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示范帶動桂湘兩?。▍^)邊界學校共同舉辦民族團結活動20余次。湖廣小學這個典范深刻影響著李俊玲,她堅持小手拉大手,帶動全縣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瑤鄉群眾的認識自覺和行動自覺。

總把文化作為“根”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李俊玲堅持加大力度保護傳承好瑤族長鼓舞、蝴蝶歌、溜喉歌等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瑤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
2017年12月,李俊玲了解到,麥嶺鎮長春村瑤族老人莫恩珍為瑤族民歌《八都歌堂集》的出版尋求支持。為及時搶救瀕臨失傳的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溜喉歌,李俊玲連續幾個月為老人整理素材,多次走訪聯系自治區民語辦、自治區古籍辦等部門爭取支持。2019年,《八都歌堂集》成功列入自治區古籍辦扶持項目。
一本溜喉歌集,撬動民族文化發展大思路。李俊玲以“瑤族盤王節”等民族傳統佳節為載體,推動打造集民族文化、風情旅游、民族政策法規宣傳等于一體的民族文化品牌,積極向外推介瑤鄉,助力打造了深坡、福溪等一批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總把“發展”記心頭
2018年,李俊玲了解掛點聯系的新華鄉路溪村瑤族群眾李子花家住房條件不好,一人養育3個女兒的情況后,她抓住一切機會幫助李子花,積極推動落實危房改造等困難補助、幫忙申請公益性崗位;引導李子花種植了15畝銷路更廣的臍橙;經常在朋友圈幫助李子花推銷農產品……在李俊玲幫助下,李子花住上了三層的新房,大女兒也順利大學畢業,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為了瑤鄉的產業發展,李俊玲經常深入富陽鎮洋溪、大灣山等高寒山村,深入石家、新華等省際邊界鄉鎮開展調研,積極謀劃振興思路。李俊玲敏銳地發現,浮田村民俗文化資源豐富,臍橙種植稟賦也較好。她主動聯系各部門,開發當地民俗文化,合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系列活動,打響浮田村民族特色品牌。浮田村逐漸培育發展了萬畝臍橙園,產值達8000多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40萬元,群眾人均年增收達5000多元。
這些年,從高山險村到邊遠小鎮,無不留下了李俊玲探尋瑤鄉致富經的足跡。她千方百計爭取到資金累計3158萬元,為瑤鄉群眾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達70多個,受益群眾9.5萬人,帶動了一批批民族村寨富起來、美起來。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李俊玲就像一個穿針引線的“繡娘”,付出真心,下足功夫,在瑤鄉繡出了一朵絢麗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
李俊玲的經歷既讓在校的學弟學妹們極其欽佩,也讓他們備受鼓舞。在2023年賀州學院2023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上,李俊玲受邀回到母校,為即將走出母校踏上社會工作的學弟學妹們加油鼓勁,勉勵他們:“畢業后,你們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要自信自強、永不言棄,保持一個樂觀平和的心態,不畏挫折甚至越挫越勇,讓青春絢麗綻放!”她也希望母校的青年學子不管去到哪個工作崗位,都要安穩、踏實、愛崗、敬業,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只要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總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業績。


 |
在校期間的李俊玲(前排右一) |
目之所及皆是回憶,炙熱青春有跡可循。李俊玲雖已畢業27余載,但在母校學習生活的點滴依舊深刻內心,“衷心感謝母校對我的辛勤培育和細致入微地呵護!”時值母校80華誕之際,李俊玲的心情十分激動,她祝愿母校越辦越好,越來越強大,為祖國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再創新的輝煌!
(部分內容引載人民網)